《大学治理行思录》自序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李喆       时间:2019-12-21 03:52

大学_副本.jpg

记者与李喆素昧平生,从无交集,上周京城偶遇李喆,他自嘲是“三条干部”:早上吃油条,中午吃面条,晚上光棍一条。李喆在临沂大学工作期间,一直住在学生宿舍,鲜与外界交往,一心思索大学治理,这位获得北师大博士学位的党委书记,以智慧开拓前进,举重若轻;以清廉凝聚人心,廉而生威。李喆在临沂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赴临沂大学采访时,恰逢李喆的《大学治理行思录》新书出版,当记者读到自序:2014 年 9 月,我经历了自己职业生涯中一次难忘的“离家出走”,不是贬谪,也不是逢贵,而是在一个较特殊的时刻受命赴革命老区的临沂大学任职。之所以有“离家出走”的感觉,是因为我从上大学到毕业、到工作;从做学生到做老师,到做校长、党委书记,一直生活在我熟悉的聊城大学里。在已是职业生涯最靠外的年轮上,生命之树又意外地留下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刻度。

从碧波荡漾的东昌湖畔来到风光秀美的沂河岸边,我暂时把压在心底的石头搁在了一边,开始“闲情逸致”地欣赏起这儿的风景来。

临沂真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名不虚传,它的文化底蕴让人景仰。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里,我开始静静梳理着自己的心绪。在当时那样一种环境里,我的到来究竟能给正在风雨跋涉中的这所学校带来什么?……

新书序言让记者感慨万千:临沂大学能有这样一位书记是学校之幸,特此,记者将该书部分自序摘抄以飨读者。


《大学治理行思录》自序

文/李喆

我想用自己内心的感触记录一点我个人这几十年来关于大学治理的随想,不是想留什么大作,只是想在还能动笔、还能思考的时间里,本着“仁者爱人,仁师爱生”的责任感,恒守爱心,恪守“常道”,怀揣大学管理者须臾都不可忘怀的良知良心,记录下一点思考与感悟。我想,这是心得,也是身得,只有身心俱备,方得示人。

书名冠以《大学治理行思录》,意在萃取十几年来对大学治理方面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心得,与大家交流分享。其中蕴含这样几层判断:

其一,大学之“道”与大学治理之“道”。

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熟知《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换言之,大学教育的目的,除传播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弘扬学术、塑造人格。按照儒家的理解,“明德”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觉。人之行善避恶,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觉悟“明明德”此一天生能力之后,就须“亲民”。“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进。人生的一切变化生灭,唯有在遵循内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远做个新人。“至善”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止于至善”。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等于是永无止境的期许。

大学有道,大学治理亦有道。大学之“道”的达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治理。大学治理之“道”的殿堂,筑基于“止于至善”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大学治理之“道”重在构建一种机制。近年来,“治理”一词因其主体多元化、主体互动性、机制多向度等内涵,超越“管理”范畴,被纳入人们视野并广泛应用。正如罗伯特·罗茨所言:治理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新的管理过程,或者一种改变了的有序统治状态,或者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

大学治理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只有建立和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大学治理能力,才能落实大学使命担当,最终实现大学之“道”。

我想,大学治理之“道”最终还是一种境界。作为人类文明不拔的基石和人类社会巨大的创新力量,大学不仅改变了它所在的社会的人、物、事,而且成为变革的巨大动力。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最高尚的追求呢?这也是初心。我对“大学之道”的理解,首先源于此理。

其二,大学治理最基础的关照点在哪里?

作为大学的管理者,我们日思夜想的是什么?当然是老师和学生。这就是大学治理的关照点。

世界上大概不会再有一个机构能够像大学一样托载其如此丰富的人生意义。如今之“大学”与古代之“大学”相比,已经翻越了历史的峰峦,但宗旨离不开教化。它使人脱心于世俗,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呆板走向灵动。

学生是学的,教师是教的,管理者是为学生和老师服务的。这才是要旨,这才是大学治理之“道”。

其三,大学治理的着力点应该在哪儿?

我在本书所说的大学治理之道,不是多么高深的剖析面,而是最日常的“点”。这些点涉及大学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人才与干部队伍、后勤与服务、校园文化、社会责任、教育改革、党建工作及教育环境创新等等,不一而足,林林总总。我想,这是大学的常道,作为一名党委书记,这样罗列,可以从各个点上体现作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也容易感知一所大学集体奋斗的心路历程。于是,把大学之道列为常道,难免就有一一列举之嫌。但尽管如此,必然还是有所遗漏。大学之道,无非就是教育之道、学问之道与治理之道,它们存在于管理者的日常,遍布于管理者的每一根血脉,它们之间是内在相通的,无法割裂。一个优秀的大学管理者应该在教育之道、学问之道的基础上去悟出治理之道,使自己的大学治理无悖于教育之道与学问之道。……

长河淘尽风云事,毕竟书生最可人。大学教育毕竟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它又需要用点点滴滴来滋养人,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书生”。我们的治理,还是要从这样的本源出发。我热爱这项光荣的事业,也愿意为之付出毕生的精力。“时间是最天才的批评家”,它终将会为我们呈现努力的结果,而记录也许就是在一个持续而漫长的努力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积攒。

最新消息

铁路暑运累计发送旅客超6亿人次 8月12日创暑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2023-08-17 10:39:07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6.5%

2023-08-15 10:54:09

上半年冷链物流总额3.1万亿元

2023-08-15 10:47:32

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累计交易额突破400亿元

2023-08-03 09:41:00

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超三千八百万吨 完成预计旺季收购量约六成

2023-07-25 1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