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阻 光伏业“马太效应”凸显

来源:              时间:2011-08-02 17:30
■CUBN 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由于欧洲补贴政策变化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光伏产品制造商库存出现积压,6月份以来,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产品价格整体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产品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40%。

       对此现状,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光伏今年忽然遭遇低谷期与德国、意大利市场政策变动有关,在过去几个月中,欧洲各国补贴标准纷纷降低,各国安装商则举棋不定,直接影响了我国光伏企业的出口。由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有大量新产能投产,目前全球光伏总产能仍大于需求。在此背景下,一线大厂与小厂的销售情况就出现明显分化,意味着马太效应正在光伏行业出现。”

       供大于求致价格大跌

       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6月份月度环比下滑了28%,至53.4美元/公斤;6英寸的多晶硅硅片价格6月份下降了23%,达到2.39美元/片的新低;更下游的多晶硅组件价格则下降了15%到0.92美元/瓦。

       近期多晶硅价格及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供需方面出现问题。

       从供给方面来看,2010年光伏产业的火爆尤其是多晶硅行业的高额利润,刺激了浙江大批厂商上马多晶硅项目或是扩大产能。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换言之,最近半年内,浙江光伏企业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多晶硅以及光伏组件产量大幅增加,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浙江的产能已由去年的1.6GW(1GW等于十亿瓦特)上升到3GW。而从目前浙江企业拿到的国际订单情况来看,今年的订单总量应该与去年持平。这也就意味着,将出现约47%产能过剩的情况。

       订单大幅下滑

       据了解,光伏行业的冲击已逐渐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一些大企业纷纷降价销售,利润急剧下跌。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多晶硅价格已经下跌30%,下游的光伏组件和电池的价格下跌的幅度在20%。

       除了政策寒冬之外,国内企业的迅速扩张也难辞其咎。在过去一年,英利绿色能源的产能翻了一倍,提高到了1GW之上;无锡尚德的产能翻了2.5倍,从700兆瓦扩张到了1800兆瓦,此外还有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等企业的产能也呈现翻倍增长,而全球光伏市场却并未出现翻倍增长。

       外商毁单、欧洲政策调整、扩张过快,这些因素最终成为最后一棵稻草,让光伏进入了不折不扣的寒冬期。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国际光伏市场行情基本在走下坡路,组件销售停滞,欧洲客商的观望心态异常强烈。终端市场的乏力使去年下半年以来积聚的泡沫迅速破灭,相信降价还将继续。

       宁波某太阳能组件贸易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去年11月代理出口的一批光伏组件,因澳大利亚方面的公司单方面原因拒绝接收,至今还存放在澳大利亚的港口仓库,极有可能要无限期存放了。

       浙江嘉兴地区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百力达销售部门负责人抱怨,该公司的订单已经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明显下滑;公司现有25兆瓦生产线16条,因为缺订单只能开8条;年初,股东们还雄心勃勃的计划年内再上8条新线,现在基本偃旗息鼓了。

       企业联合才有希望

       中国光伏产品全靠欧美地区消化早已不是秘密。来自光伏产业最大的消化地区——欧洲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变动,令国内光伏企业不寒而栗。

       今年5月,意大利批准了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法案: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将持续到2013年,但补贴比例逐渐降低。其后,补贴将与一定规模的装机量挂钩。意大利政府准备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70亿欧元,一直保持到2016年。

       德国政府在削减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方面的力度一点也不比意大利逊色。德国政府规定,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安装量在2010年超过6GW之后,德国政府有意进一步削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如果今年3~5月间的年均新增安装量超过6.5GW,则7月份的补贴下调幅度将限制在12%以下,最高可达15%。其中,对于屋顶安装的削减将从7月份开始,对地面电池组件的削减将从9月份开始。德意两国在光伏补贴政策上的剧烈变动,让基本完全依靠欧洲市场的国内光伏组件厂商——包括浙江小规模民营光伏新丁在内——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据了解,去年切入光伏市场的企业,一无资金、二少经验、三缺技术、四乏规模、五没有成本优势,这类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差。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指出,如果这些小企业再各自为战,在市场订单好的时候可能会拿不到生产用的硅片,而等拿到硅片后,订单又拿不到了。

       出路在哪里?沈福鑫表示:只有联合才有希望,只有联合,才能在国内光伏市场真正启动之前,尽可能少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产业合力,各自提升环节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就可与大公司一较短长,同时也会具备抗风险能力。要靠企业自己去实现这种联合,目前看现实性不大,还是要靠政府出面引导。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