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太行山 经典晋城市:昔日“煤都”变“靓城” 碧水蓝天相映美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09-08-10 15:16

■CUBN记者 王宝 通讯员 李东平 杨芳 闫云 山西报道

       昔日的农民城镇,如今的现代化城市,一座被人誉为“北方小江南”、“内地小香港”的靓丽城市。建市以来,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努力,晋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世界投资中国中小魅力城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桂冠。今年,晋城市新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又获省政府批复通过,一座扩容后的靓丽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走近晋城,看这里的碧水蓝天,看这里的鲜花绿树,看这里的城市管理,看这里的保障住房,看这里的远景规划。无不让人为之感叹,在短短几年中城市面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晋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生动实践。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

       走进晋城,最惬意的是享受这里的碧水蓝天。驱车西环路进入市区,无论是绵延9公里的环城树林,还是穿城而过的东西两河;无论是车水马龙充满活力的居民小区,还是西北风口生机盎然的白马绿苑生态园林,映入眼帘的总是碧水蓝天,吸入胸腔的更是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

       壮士断腕:

       只要有污染,不管是谁,一律关停

       谈起7年前的环境,家住二环路晋城水泥厂的吴女士说,那时候的天空总是飘浮着许多细小灰尘,每天看上去浑浑浊浊很不清亮,流经市区的东西两河也是污水不断恶臭难闻。由于环境恶劣,姐妹们在自家院子里种出的西红柿常常被落在上面的一层厚厚积尘烧伤,等不到采摘就死掉了……

       晋城市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有“煤都”的美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煤铁资源,在经济获得快速崛起的同时,也使得生存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2001年和2002年,市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仅有28天和59天,天空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连续两年高居全省第二。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断地刺痛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心。把真正的碧水蓝天还给老百姓,2003年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做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晋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断然关停污染源。首先关停了5台3000千瓦机组的晋城市恒光热电有限公司,尽管关停之后出现了100多名职工再就业的难题,企业和政府承受的损失和压力也都很大,但为了从根本上治理污染还是忍痛砍下第一刀。

       2008年10月下旬,对列入市区关停搬迁改造范围的最后1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天泽集团煤气化厂(二化)实施了关停搬迁,金驹集团煤矸石电厂燃煤改燃气工程完工。至此,市区及周边重点工业企业关停搬迁改造工作划上圆满句号。

       据统计,全市先后关停了245家小煤矿、60多家小化工厂和700多家小冶炼厂,关停了市区污染大户晋城钢铁厂、城区西上庄煤矸石砖厂、丰泰电石厂、超越电石厂和抗磨材料厂,对已有40多年历史的城区西上庄山口大型采石厂进行了取缔。而所有这些关停和取缔的企业,仅一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数十亿元。晋城市是在牺牲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让环境污染远离了市区。

       综合整治:

       居民用清洁能源,企业实现零排放

       在晋城,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要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最有效的措施是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供气率,全面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此,2008年以来,晋城市决定对市区5个重点区域禁止燃煤,优先集中供热、供气,对临街门店、饭店强制使用燃气等清洁能源,提高集中供热、供气率。5个重点区域共涉8333户居民集中供气和16.6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同时,对市区128台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年可节约原煤4.82万吨,年可削减二氧化硫362吨、烟尘173吨、氮氧化物362吨。

       燃煤电厂脱硫是二氧化硫减排的关键所在。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是我市二氧化硫的排放大户,占到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多。从2007年开始,市环保局通过下发警示通知,加强执法检查,督促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亿多元,在2008年5月底前完成了1—6号共210万千瓦发电机组(6台35万千瓦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万余吨。

       污水处理厂是化学需氧量减排的主要手段。从2005年开始,晋城市相继建成了晋城市区、高平、晋煤集团3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巴公工业废水处理厂,年削减化学需氧量9300余吨、氨氮1800余吨。2008年以来,各县(市、区)加快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阳城县污水处理工程2008年底开始试运行;沁水县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巴公工业废水处理厂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全面启动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技改工程。2008年4月16日,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煤化工行业推行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全市9家化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连续两年保持“双降”的基础上,到2008年底,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1万吨,较2007年削减0.3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62万吨,较2007年削减0.08万吨。

       眼前美景:

       蓝天碧水,大地如梦

       在晋城市城区西北方向的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白马寺排矸石厂。前几年,这里堆积着400万吨的煤矸石,是一座38米高的“火焰山”。如今,3个阶梯状披着厚厚绿装的平台,在蓝天碧水间拼成了一幅生机盎然栩栩如生的图画;石块砌成的排洪渠在坡体上勾勒出一个个波形浪花,不同颜色的灌木栽植其中,新颖别致美丽诱人。平台上翠绿色的草坪、醉人的葡萄园、具有热带雨林风情的白马绿苑,与背靠着的白马寺森林公园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现代化生态园区。成群结队的市民和慕名前来观赏的外地游客不断地涌来这里休闲、娱乐。

       管好美丽新家园

       有人说,好城市是“造”出来的,同时也是“管”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

       漫步在晋城的大街小巷,让人感叹的不仅是她天蓝云白、树绿水青的怡人景象,更让人称道的是她处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文明、和谐。

       严防严控,依法拆除,钢性化管理使违法建设不再恣意蔓延,还城市一个有序空间

       近年来,随着城中村的改造的全力推进,个别市民为了眼前的利益,加层、扩建乱搭乱建等现象是城市管理中颇为头疼的事。不仅造成了安全隐患,而且影响了城市建筑的统一规划建设,因为违法加层扩建,还时常引发纠纷事件。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为了有效制止违法建设行为,维护正常的城建秩序,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监控网络和管理机制,制定了“填、推、拆、移”的工作措施,组织力量大打违建查控攻坚战。更重要的是他们管理前置,变“被动管理”为“萌芽控制”,源头防范违建。通过严防、严控、依法拆除,使违建势头不再滋生。

       据统计,2008年,晋城市有效控制违法建设200余处,10余万平方米: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00余处,15000余平方米。为实施城中村改造、街道改扩建节约拆迁补偿费2亿多元。

       首违免罚,划行归市,人性化管理让流动商贩不再马路经营,还城市一个通畅的空间

       “有了固定经营点,我再也不用担心被撵得满街跑啦!而且生意比以前更好了!”这些天仍沉浸在喜悦中的刘慧逢人就讲。与丈夫离异后,为了供孩子读书,她靠四处摆摊子卖煎饼果子谋生。在整治小商贩占道经营中,被几次劝导的她因无处经营,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城管执法局了解情况后,不仅集资为她装潢了一辆三轮车,配备了煤气灶,而且安排她免费定点经营。

       近年来晋城在发展中始终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95%的市民要求环境整洁美观,生活便利,5%的弱势人群要靠做小生意小买卖谋生。他们流动扎堆占道经营的谋生方式,既影响市容,又造成交通堵塞。对这些弱势群体,赶或者罚,只会事倍功半,而且稍有不当就会带来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晋城市把“以人为本、宽严相济”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对流动经营户的具体管理中,做到服务重于管理,疏导重于强制,教育重于处罚。

       首先拓展城市功能,为这些城市弱势群体开辟经营空间。城区主街道关系城市畅通,实行“严管策略”,不得占道经营;支路“有序开禁”,对摊点进行画线定点管理,统一经营时间、地点、工作制服和卫生标准;巷道、居民小区“开放搞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允许摆放摊位。其次实行“首违免罚”,对首次违规的流动小摊主记录在案,不进行行政处罚,并引导他们入场、入市,实行定点、规范经营。三是强化对集中经营场点的规范化管理。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来,晋城市共规范便民场点26处、早市摊点40余个、夜市摊点120余个,规范后的便民场点可吸纳商户460余户,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有效遏制了扎堆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

       温馨提示,拓资扩源,柔性化管理让停车乱、停车难不再困扰市民,给城市一个通畅的空间

       “闯红灯怕罚款,乱停车怕罚单,无车出行不便,有车出行也难。”一段顺口溜真实地道出了晋城市民曾经出门停车难的心声。据统计晋城市区保有车辆为4.3万辆,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但市区的停车泊位仅7300个,且50%是单位内部停车位,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位严重不足的现状导致市区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极为严重。

       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挖潜开源,因地制宜开发停车空间。一是在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占用慢车道和人行道尽可能增设停车泊位。二是引导有自建停车场的单位向社会全面开放内部停车场。三是加快固定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目前,市区的停车泊位已增加到1万个,有60家单位开放了自建停车场,大大缓解了停车难的状况。

       如果说晋城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是绞尽脑汁的话,那么他们在管理乱停车上更是花尽心思。在红星街一酒店工作的小王这几天下班推车时意外发现自己随手一放的摩托车放到停车线内了,而且车尾处还贴了个小黄卡,卡上的温馨提示让她脸一热:“下次停放时,请将您的车辆顺向停在线位内”。从此小王再匆忙也按要求把车停放在停车区内。一张薄薄的小卡片,亲切的廖廖数语,正是这种温馨的,柔性的管理方式让以往乱停车的行为日渐减少。目前,全市在车辆停放密集的地点设置了15个明显的停车标志牌,解决了城市无序停车的现象。现在在晋城,车辆停放整齐的停车秩序示范街随处可见。

       治理顽疾,就得从根子上下手。提起前不久将一网打尽非法做广告的经历,市城管执法局城区分局的队员们记忆犹新。他们对张贴广告登记排查,逐一核实地址,然后统一时间、统一行动,从源头进行查处,并对被查处者采取清理与处罚相结合的办法,指定街路限期清理,视清理效果和改正态度给予行政处罚。与此同时,晋城市还一方面组织协管员对乱张贴乱涂写的违法广告进行铲除和粉刷;一方面引导需要发布、张贴广告的单位和个人,在指定的公共广告栏中进行宣传和张贴。

       让困难群众梦想成真

       2008年,晋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八大惠民服务网络”、实施“五大惠民工程”,把保障性住房建设确定为重要内容。王茂设市长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抓好住房安居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2008年,全市新建廉租住房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7万平方米。

       随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系列意见和办法,并制定了相关规划。按照规划,今后5年,全市将建设廉租房9.22万平方米、1883套;经济适用住房87.82万平方米、13375套,解决1.5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市委、市政府把廉租住房建设确定为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实际启动19084平方米、317套,其中市区8414平方米、120套,四个县(市)10670平方米、197套(高平1250平方米、25套,阳城5620平方米、96套,陵川800平方米、16套,沁水3000平方米、60套)。其中,市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位于老城区的府衙巷,占地面积8.97亩,规划设计两栋、五层楼,建筑面积8414平方米,政府投资1670万元,可解决120户城市廉租保障对象的住房问题,已完成主体施工。

       2008年,晋城市发放货币补贴资金93万元,货币补贴标准由上一年的每人每月每平方米1.4元提高到了4元,符合条件的600户申请家庭全部享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当年的保障家庭数相当于全市2004年启动廉租住房制度以来历年保障家庭的总和。

       住有所居 居得舒适

       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2008年,晋城市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面积达到15.5万平方米、2100套,总投资达到35600万元。其中:市区10万平方米、1280套,4个县(市)启动5.5万平方米、820套(高平2万平方米、300套、阳城1.8万平方米、264套,陵川0.16万平方米、26套,沁水1.54万平方米、230套)。

       市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功能齐全。住宅单元一梯多户,户型设计南北朝向、二室二厅,住宅面积70平方米左右,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二是配套完善。水、暖、气、电、通讯、车棚、幼儿园、地下车库、休闲健身设施等同步实施、配套建设。三是节能省地。严格执行50%的建筑节能标准,充分利用东西高差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高层住宅和配套设施,既有效利用土地又保证采光通风。四是安全舒适。依照人车分流的原则规划建设车行道、人行道和盲道,保证绿地面积占到1/3,努力构建绿色家园、和谐社区。五是管理方便。小区建成以后,实行现代化的物业管理,用水、用气、用电全部采用卡式服务。六是经济适用。严格执行国家优惠政策,实行划拨土地,减免有关费用,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等多种措施控制建设成本。

       渐去渐远城中村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现象。随着晋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大量的村庄逐渐融入城市,成为“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的文明与进步,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村内环境和居民生活也难以改善。

       2008年4月24日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研究城中村改造工作。王茂设市长指出,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要齐头并进,全市现有的部分城中村现状已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对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实现市民同城待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一项与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2008年,市政府批准了杨洼、郝匠、白水、苗孟庄、中后河、东关、太平仙、莲川、前书院11个社区作为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一期工程启动实施,按照统一规划、政府监管、村为主体、市场运作、自主改造、自求平衡的办法迅速铺开,2008年完成拆迁面积25.02万平方米,新建住房开工面积38.11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86188平方米。

       据统计,晋城市已确定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将建设各类房屋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70亿元,可拉动数十亿元的消费市场,这必将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靓丽新城掀起“盖头”来

       “不是我的记忆力不好,而是这里的变化太快了。”来自山东的客商张先生非常感慨地说,“我几年前常驻晋城,那时的大街小巷都很熟悉,可如今这里的小巷成了宽阔的马路,平房成了高楼大厦。”

       “的确变化很快,你看在长晋高速路的出口,就是满坡的雪松林,过去这里可是荒山土岭啊。”来自太原的王先生深有同感。他说:“过去来晋城,就那么几条马路,连个象样的饭店也很少,可如今的晋城,高速公路环城过,城区街道宽阔通畅,两旁鲜花艳丽,树木挺拔,星级饭店随处可见。”

       从2008年元月起,由华中科技大学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进行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前期研究工作,同年8月2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晋城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9年4月14日,晋城市新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通过。

       新规划坚持区域统筹与协调发展,环境优先与持续发展,强调个性与特色发展,适度集聚与整体发展,空间整合与活动发展的原则。

       新规划确定中心城区为“两区四片”的组团式结构,中心城区区域路网骨架为“二环、四射、六横、七纵”。“两区”即西城区(主城区)和东城区(金村区)。“四片”为北石店片、南村(金匠)片、巴公片、高都片。城市各区片之间以快速交通相联系、以生态绿地相隔离,形成环绕白马寺山生态区的六位一体、带状向心、联动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新格局。“二环”指环城高速环和主城区快速外环。“四射”指由城市向外辐射的四条高速公路,分别为晋长高速、晋焦高速、晋济高速;“六横”指白水街、中原街、凤台街、东西大街、规划线后的陵沁路、嘉南路;“七纵”指景西路、泽州路、文博路、兰花路、太洛路、高(都)金(村)公路、规划改线改造后的207国道。预计到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0万人,到2020年为70万人。

最新消息

风电步入减速期 企业“弃卒保车”谋生存

2012-08-01 15:54:56

纠结中的核电重启潮

2012-07-17 15:15:16

中高温太阳能市场正“热”

2012-07-04 10:02:49

核电重启大门半开

2012-06-19 11:18:07

自给式太阳能或将进入家庭

2012-06-19 11: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