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有足够的能力 抵御外部冲击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毕淑娟       时间:2019-06-03 10:50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了外汇市场的一些波动,人民币是否会持续贬值?金融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部冲击?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金融业如何加强监管?

在日前举行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来自银保监会、央行和证监会的相关负责人就上述热点话题发表了权威看法,作出了回应。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投机做空人民币

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近年来,人民币篮子汇率在全球货币中一直表现稳健,中国政府努力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性之间求得平衡,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郭树清指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以“操纵汇率”的指控威胁中国。按美国财政部目前的定义,汇率操纵需同时满足3个定量标准:1)对美贸易盈余超过一年200亿美元;2)经常项目盈余占到GDP的3%;3)通过汇率干预买入的外汇超过GDP的2%。中国2018年经常账户盈余仅占GDP的0.37%,也没有大量买入外汇,更没有靠汇率贬值获取贸易竞争优势。美国政府很难给中国扣上这顶帽子。

“过去十几年里,凡是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基本都是由于外部原因,而非我们有意为之。”郭树清分析称,“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下跌超过3%,完全是美国升级贸易摩擦进而影响市场情绪的结果。”一直以来,发达国家不断要求人民币增强汇率的弹性,但是当人民币汇率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波动幅度加大时,有的国家又表现出“叶公好龙”的态度,对我们无端猜疑指责,这种做法显然是十分可笑的。

郭树清表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期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企业和居民并没有出现任何恐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买卖外汇获取投资收益是不现实的,将金融资产转移到海外也是不安全的。在成熟市场国家,几乎没有企业和居民专门靠炒汇获取投资收益,尽管日本曾经出现过所谓“渡边太太”,但实际结果也并非如当年的传说。

郭树清强调,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是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具备极好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币市场汇率将不断向购买力平价靠近,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近年来,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果,郭树清指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国有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不足40%,国有企业中很多也在境内外上市。大型国有企业中,也有大量子公司控制权已让度给民营企业,即使是中央国有企业,相互之间也处于竞争之中。”郭树清指出,当前,民营和外资几乎可以进入所有行业、所有领域,没有任何限制和壁垒。

金融业也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目前,我国4588家银行业机构中民营机构控股的超过3000家,170家中资保险公司多数为民营控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数是民营为主。即便是五大银行,社会股权占比平均达到30%,有的甚至超过4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现在只有37%,与英美等国家前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的占比很接近。

郭树清表示,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不会停顿,更不会倒退。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2018年中国进口和出口已占全球10.8%和12.8%,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相对于商品贸易,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滞后,金融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018年,我国宣布了15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今年5月份又宣布了12条新的对外开放的措施,目前正陆续落地实施,效果良好。未来开放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外资占中国A股市场的比重只有2%,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重也只有2.9%,外资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的比重为1.6%,外资保险公司占比为5.8%,都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外资机构,特别是表现好的、世界著名的机构投资者到中国来投资。

当然,郭树清也指出,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复杂性也会增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防控好金融风险特别重要。要特别警惕境外资金的大进大出和“热钱”炒作,坚决避免出现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过度泡沫。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 

破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

“三重约束”


陈雨露指出,稳健货币政策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政策取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本含义就是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以说,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82万亿元,同比多增7912亿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小微和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陈雨露指出,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率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因此,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的行为。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有效破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重约束”。

陈雨露分析称,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创造的主体是商业银行。从理论上讲,在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零超额准备金率和零现金漏损率等极简情境下,只要商业银行有意愿从事发放贷款等信用扩张行为,就可以比较自由地创造货币。但在实际中,出于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会从流动性和资本的角度对银行的行为加以约束,银行也面临来自需求端的利率约束。

此外,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社会信用收缩问题,人民银行着力缓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采用市场化的手段鼓励银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针对流动性约束,人民银行通过多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释放中长期资金,确立“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等;针对资本约束,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开展首次操作,为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提供流动性支持;针对利率约束,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尤其是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从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标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信用收缩局面有所缓解。”

谈及金融业对外开放,陈雨露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外部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能力。

据了解,自2018年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宣布以来,目前绝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地,在持股比例、新机构设立、业务范围拓展、金融市场开放、银行卡清算、非银行支付、信用评级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近期,银保监会又宣布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将对标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具体而言,一是继续推动全方位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的开放措施;二是加快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透明度;四是将扩大开放和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 

金融监管要有一致性

连续性和稳定性


阎庆民指出,要解决金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重点任务就是要调整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

首先,要逐步改变我国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结构。依据证监会去年年底做的数据对比分析,我国的货币化率用M2占GDP测算下来大概是203%,基本上是美英的三倍左右;同期资本化率基本上是英美的1/3。

从上市公司来看,银行是主导,32家上市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占到整个3610家上市公司总和的44%。非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还没有上市的金融机构多,上市的金融机构加上保险、证券大概有97家,非金融机构大概有3000多家。据此,可以得出货币多,资本少的结论。

其次,要下大力气补短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阎庆民透露,2018年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大概是17.9%。当然这个数据远远低于以直接融资为渠道的美国、英国等其它国家。因此,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

第三,要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是不太充分、不太健全。各种债券还是分割的、碎片化的。几大部委分别管理也好,监管也好,建立一个统一的债券市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方面,阎庆民认为首先要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其次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最后还要大力发展新金融。“在缺资本的时代,就是要考虑怎么来有助于资本的形成。”

数据显示,从2017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4月份为止,整个私募股权的创投资金大概9万多亿,如果加上私募证券基金大概2万亿左右。再加上非标的,大概还有1万多亿。总共加起来可能13万亿左右。整个公募基金也有13万多亿,再加上其它比如说基金管理公司,大致是50万亿。新金融可以给科技型企业帮助解决资本的困难。

在金融监管方面,阎庆民也提出四点建议:首先,增强金融监管的一致性。金融监管水平要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其次,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协同性。主要是在分业监管前提下,如何在金融委的领导支持下,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第三,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外部因素多变,监管机构目标多重,政策有效性降低。金融监管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稳定预期,有效增强市场信心。

而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一是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完善发行、上市、退市、交易、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规则;二是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三是优化交易监管制度,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最大限度实现投资者的公平交易;四是强化交易全程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五是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实现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六是构建多渠道提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阵地;七是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

最后,增强金融监管的安全性,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和分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稳妥处理好股票质押、债券违规、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安全。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