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腾挪有术 放行信贷转让 银行输血多样化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10-07-04 20:44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张明(化名)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某商业银行负责存贷款业务的他,近半年来,他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围绕吸引更多的存款转。

       用张明话说,这是很棘手的事。很多同行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拉存款,一天到晚他就在不停地寻找可带来存款的客户,那怕在休息时间他也要挤出时间来,上门拜访客户。这种压力在张明职业生涯中是前所未有的。

       而让张明棘手的另一注脚——历经天量放贷的2009年后,一些商业银行已是“缻底告馨”。

       不过,用不了多久,张明的压力就要得到缓解了。

       “信贷转让的放开,对我们这种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对于我来说不用再去为拉存款犯愁了,可以把心思放在优质贷款客户的开发上了。”张明向《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

       6月26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上海正在加快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并已得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不久以后将正式运作。

       他还表示,上海也将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基础之上的信贷资产市场,以及以信贷资产为基础的各类证券化产品。

       催生阳光信贷

       据了解,3月上旬外汇交易中心召集了多家银行开会,讨论建立一个信贷转让的有形市场,使其更加规范。

       “央行委托外汇交易中心开发交易系统,目前已较为成熟,随时可上线交易。”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透露,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都是通过私下协议转让完成,价格也是私下商定,没有统一的平台进行交易。而该交易系统使交易能够进入一个规范的市场,加大交易的透明度和信息完整度,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转让方式,以金融机构同业间转移和银信合作理财的两种方式最为普遍。二者之间区别在于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在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转移。这种同业间的转让无论是买断式还是回购式,如果双方核算方式一致,贷款的总量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反映。

       与前者不同是,银行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借助信托公司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安排,将信贷资产转移至表外。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使用银行募集的理财资金来购买银行的存量贷款或本行拟发放的贷款。如果理财资金购买的是存量贷款,则所出让的贷款从出让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其它形式的资产;如果购买的是拟发放贷款,则贷款不体现于资产负债表内。

       从数量上看,信贷资产转让中采取理财方式的规模大于同业间转让,而理财方式下购买存量贷款的规模大于购买拟发放贷款。

       这种信贷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搬家,也就是业内熟称之“灰色信贷”。它的规模不断增加,也让监管层在监管上一直颇为担忧。

       今年4月份,银监会就曾对商业银行引入理财资金进入信贷市场的行为进行摸底和调研。“据了解,监管层有意将信贷类以及信贷资产转让类的理财产品纳入银行表内监管,这或许意味着超过1.5万亿的银信合作信托理财或许会计入银行的报表。”一位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说。

       目前,大多数信托贷款或者买断式信贷资产转让信托理财产品实际上都是投资者自己在承担风险。这也正是监管层的担忧所在。上述人士认为,计入银行报表没有意义,至少不应该全额计入;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绷得很紧,如果天量的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再计入表内,很多中小银行的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都要越线了。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五一之后的一周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量较前一周缩水了49.6%。其中信托贷款类产品18款,占总量的24.3%;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仅有2款,占总数的2.7%。

       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大幅度缩水正是缘于上述监管层要将其纳入银行表内监管的消息。

       该人士告诉《中国联合商报》,目前银监会的确已经对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进行了调研,对产品规模余额、类型,以及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摸底。其中,调研的重点是针对银信合作的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转让理财计划。这两类产品现在整个银信合作的盘子中占比最大,而其中又存在贷款投向不清晰、银行在业务中身份不明等隐患。

       “实际上,银监会就是在担心银行间接利用信托平台引入理财资金为自己的信贷客户发放贷款。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灰色信贷,对于使用资金的企业来讲,这和普通的银行贷款没什么差别。”这位银行业人士称。

       与此同时,4月29日银监会在海南召开的“全国信托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同样对这两种银信合作的灰色信贷表示了担忧。

       “尤其是对利用信托公司引入理财资金发放房地产信托贷款的情况,监管层提出了批评。”一位曾参会的信托公司人士透露。

       上述人士同时也指出,一种可能性的操作方式是,不将存量灰色信贷直接纳入到贷款限额管理,而是将新增部分纳入到表内,按照100%的权重计算风险资产。“据说此次监管层的决心很大,要坚决防止银行进行会计套利,逃避监管。”他说。

       不过,接近银监会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指出,这本质上还是一种资产证券化。不少银行为了规避资产负债表的信贷约束和资本约束,借助信托公司等平台,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或信托计划将某些资产转到表外,但关键问题是,信贷资产是不是“干净”地出表?

       而事实上,监管层的行动早已着手了。2009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未来银行信托合作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其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这就堵死了银行把自己信贷资产卖给理财客户筹措信贷额度的道路。

       但今年1~3月份,非金融性公司累计新增中长期贷款额度已达1.78万亿,还是较上年同期的1.68万亿增多1000亿。信贷轮子无法停止。这或许就是监管层更为担心的。

       按照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计算,今年全年非金融性公司中长贷将达到5.30万亿,将较去年多增3000亿元。如果按去年全年非金融性公司中长贷占去年信贷总量的52.1%推算,则全年信贷将可能达到10.2万亿元。

       “2010年,监管层绝不会允许信贷再照这个速度扩张,无论是阳光信贷还是灰色信贷。”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多元化输血渠道

       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通过理财产品给客户做“表外贷款”的业务已运作多年了。但去年底银监会最新出台的政策却给这一信贷资产转让的通路关上了闸门。

       不过,在银行调整资产结构以提高业务经营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建立合适的疏通渠道——如信贷转让的二级市场等就更具迫切性。

       其实,银行间相互进行贷款买卖、抵押早已不是秘密。有研究报告就曾指出,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将贷款卖断给其它金融机构,以释放出新的贷款空间,去达到监管要求。但由于这些交易都不会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所以市场无法得知实际有关交易数量。

       堵不如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就指出,银行贷款交易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也是银行更有效地扩充收入来源、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必要途径。而不仅仅是调节信贷结构、弥补资本金、规避监管的手段。

       可见,建立公开信贷转让市场的呼声早已在业界日趋响亮。“建立信贷转让市场,以盘活银行的信贷资产。”屠光绍说。

       北京银监局一内部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09年新增信贷规模预计将近10万亿元人民币,个别银行曾因放贷冲动强烈,先后受到监管层的批评或惩罚。而市场预期,今年全年新增贷款仍有望在7万亿以上。

       经历去年新增近10万亿元人民币天量信贷以刺激经济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已不能承受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之重。压力之下,建立贷款转让市场的创新思路,提供了银行盘活信贷资产、达标监管要求以及再燃发展动力的一条可行之路。

       目前信贷增长较快,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压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银行的资产必须具有流动性,能够转让和交易,其中,资产证券化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曾多次这样表示,我国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加快金融创新的决心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动摇,特别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应停止。

       事实上,一个庞大的信贷资产交易池将有望在不久之后形成,从而有利于推进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助利率市场化前进一大步。

       除了央行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建立全国性贷款转让平台外,5月26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时对外宣布,双方共同发起成立的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于6月10日挂牌。5月30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

       “贷款转让交易的活跃,在于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今年银行贷款较多,通过贷款转让,可以满足银行调节信贷规模的需要;另一方面受资本充足率约束,银行也有通过贷款转让来调整贷款余缺的需要。”郭田勇称。

       交易制度还待完善

       鉴于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尚不健全,之前国开行和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尝试并不是很成功。

       郭田勇认为,目前平台的建设还是属于初级阶段,交易系统上的产品仍是“原生态”的,信贷资产转让仍是非标准化产品,这也使信贷资产的定价存在一定难度,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因此更需要统一交易规则的建立和相关法律的完善。

       环顾试点五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与监管层与银行表现积极相对的是,投资者面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信贷资产证券化隐现出有价无市的“柠檬化”状况。

       北京普蓝诺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忠说,所谓“柠檬化”是指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导致信贷证券化市场凸显的柠檬性特征首先在于,基础信贷资产的风险管控流程和信息透明化机制不到位。

       当前,中国信贷风险敞口的管控严重依赖于信贷发行银行,相关信息都集中在银行内部流转。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要稳健发展首先需要出台和构建权责明晰的信贷资产风险管控运行机制,避免风险管控模糊化所出现的道德风险。

       “这需要银行披露基础信贷资产的风险监控和风险定价模型,以令投资者明晰基础信贷资产的所有风险敞口和风险概率分布。”刘晓忠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否则,银行与投资者对基础信贷资产风险信息的非对称性不仅将导致信贷转让市场有价无市,而且很容易导致信贷转让市场“柠檬化”。即投资者无法有效识别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导致提高所有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溢价,即便银行拿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将会卖不出好价钱。

       事实上,强化中国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定价的市场化。但在刘晓忠看来,这是毋庸讳言,贷款利率的政府管制牵制了银行对信贷的自主化定价,很容易导致贷款利率无法有效覆盖风险敞口从而导致信贷资产潜在的风险隐患。如此一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对信贷资产的市场化定价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保障;否则,纵然管理层和银行有强烈的动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但市场投资者由于担心利率管制无法有效覆盖信贷资产风险敞口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保持警惕。

       刘晓忠指出,基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贷转让市场必须实现严格的真实出售。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银行试点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采取了国际先进的产品分层设置,并购买自身发行的低信用等级产品以实现信用增级等手段,但却违背了真实出售原则。“发行购买自身证券化信贷产品表面上看确实增加了证券化的信用级别,反过来也使市场认为银行对自身信贷产品风险的不自信。”刘晓忠说。

       但无论如何,对张明们来说,将不必再竭尽全力的去拉存款了。


最新消息

保监会双管齐下挡债权投资下沉风险

2014-06-10 15:02:53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管理办法》将洗牌市场

2014-06-10 15:02:28

深化金融改革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014-06-10 15:02:03

机遇与挑战并存 私募有望成券商核心业务

2014-05-26 10:43:55

“全家”第三代店型面世 便利店进入扩张新时期

2014-05-26 1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