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 抢抓中部崛起机遇

来源:              时间:2009-10-19 15:27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简称《规划》)。此次《规划》出台,是继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长三角、珠三角规划后,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又一重大布局。

       首都发展研究所所长景体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的出台,对中部五省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意义,各省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推出具体的发展细则,把握中部崛起的机遇。”

       经济振兴的新突破口

       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现全国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规划》的推出标志着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进入了具体实施的阶段。在《规划》中,具体的目标、产业、定位更为清晰,让中部崛起战略更具可操作性。并且,这个《规划》是带着项目、资金、政策来支撑,更有实际价值。”

       中部崛起,在200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明确提出,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一年后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200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列入了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成为整体经济布局的关键步骤。

       在《规划》中,国家凸显地区优势,对中部六大省做了八大部署中,计划打造3个基地1个枢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

       今年以来,长江证券沿着区域经济这条主线做了系列研究。在众多区域经济的话题中,他们认为中部地区是目前中国实体经济领域最大的机遇和亮点,它对于中国能够平稳度过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方正证券认为,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从地域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中部地区是连接沿海和西部的主要纽带,发挥出中部地区的作用,能起到有效盘活全国一盘棋的效果。中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为数众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在经济复苏中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从《规划》透露的政策信息看,国家有意重点扶持的中部地区产业,包括现代农业、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循环经济、文化体育事业、医疗卫生业,以及完善体制改革等方面。

       “两纵两横”经济带

       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组成的两横两纵经济带,就像一个“井”字形,把中部经济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部串联起来。中部六省今后的合作将更加紧密。陈秀山认为,《规划》中最重要的亮点,是提出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纵两横”经济带。

       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部地区是我国东西、南北联系的通道和枢纽,是全国东西、南北产业带的“中游”和交汇处,客观上具备发展现代大市场,促进大流通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关系到全国交通的畅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据记者了解,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中部地区路网已初具规模,其区位优势开始发挥。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京九、京广、大湛和陇海、襄渝、浙赣为主干的“三纵三横”铁路干线网及山西煤炭基地大能力煤运通道网。2008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中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标准、规模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增铁路1.6万公里,中部铁路总规模超过3.4万公里。规划实施后,中部地区每万平方公里拥有铁路由原来的175公里提高到331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将给相关基建行业及区域交通运输行业带来长期的投资机会。随着中部交通网络的完善,届时也会促进中部物流业的兴起。

       专家认为,提出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纵两横”经济带,这就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中部地区的所有城市群都涵盖其中,这更全面地为中部提出了新的经济构架。

       经济增长新一极

       金融海啸后,国家也有意将中部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来促进经济的复苏。

       陈秀山表示,国家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国民经济较高速度的增长,要找到新的亮点、更有活力的版块和增长点,中部地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中部地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部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程的战略过程,《规划》的提出,对中部崛起具有累积性的规模效应,从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中部六省中有五个省排名前列,其发展潜力可见一斑。在这个背景下,《规划》更有利于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据了解,国家推进中部崛起的重点是加速推进或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长株潭城市群总面积占湖南的29.7%,人口占湖南的39.3%,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武汉城市圈总面积占湖北的31.1%,人口占湖北的51.2%,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两者都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城市群,是中西部发展最具潜力的重要区域。

       陈秀山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他还表示,中部地区发展的关键还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陆路、水路都要加快发展进程。

       ■观察

       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多元复合共同体发展模式

       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东部企业苦不堪言,而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成本的上涨更是让他们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在外贸市场严重缩水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号召下,地方政府也开始转变市场发展方向,大刀阔斧的进行产业的转移升级,把目光瞄准了中西部地区。

       同时,也给中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指的是中国的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六省。这六省处于中国的地理中部,好比是中国的心脏地区,可见中部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从中国区域发展来看,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带动下完成的。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由于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紧张、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的制约,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边际收益递减”时期。新的历史时期,中部崛起关系到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关系到区域统筹协调、关系到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众所皆知,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但是,中部要崛起,我们不能理解为国家发展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的区域轮换,更不是要走沿海发展模式的老路。因为中部地区各省是中等发达地区,大多以农业为主,并且也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相对密集的地区。作为区位相对不利、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中部地区,既没有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群体,当前阶段又不可能有大规模外资植入,现有工业化相对缺乏技术优势、体制优势,中部地区这样的一个发展态势,决定了“中部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构建多元复合的共同体发展模式。

       所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在产业结构上下大力气进行调整,推动中部地区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就需要有勇气、更要有力度来淘汰、转移、改造那些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与企业,并突破性发展那些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行业与企业。

■专家视点

       中部发展要内贸外贸齐头并进

       “中部地区工业发展要内外兼顾,齐头并进。”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现全国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其他地区转移,也给中部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2007年底,商务部出台“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认定武汉、南昌、赣州、郴州、新乡、焦作、合肥、芜湖、太原9个城市为重点承接地,而这几个城市全部属于中部地区。

       目前,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的加工贸易,如今产业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中部地区处于内需市场的腹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物流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外商投资和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陈秀山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比东部地区具有优势,而在发展外贸方面,又比西部地区具有优势。中部地区要把握好这两个比较优势。同时,中部地区人口比较密集,在满足内需方面具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另外,其具有比较丰富的农产品、原料、能源等资源,在发展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具有比较好的条件。

       从城市化率的水平来看,中西部地区保持着比较快的城市化率发展水平,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中部地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但总体水平还是较低。中部地区即使发展较快,也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2年的水平。

       随着东部产业的饱和,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率速度开始放缓,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线城市城市化率的提高,也就是大都市化的进程正在展开。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都是由于制造业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城市化率的提高,因此,制造业转移仍是中部产业发展的焦点,其所有比较优势都是围绕着制造业来进行的。

       从因果关系上来讲,产业转移是城市化率提高的原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而房地产的发展反过来又加速了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发展,这对于资源丰富的中部地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陈秀山还表示,中部地区要分工协作,防止同质化竞争。中部和东西部之间,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在外贸型产业方面,中部和东部应该进行一种延长型产业链的分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为东部的制造基地。另外,通过培养人才和技术成本,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比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湖南湖北还有江西的制造业基础都比较好,应该重点发展。河南、安徽作为中部交通枢纽省份,在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发展都比较好,应该继续加快发展。

       

最新消息

京津冀一体化实质性提速

2014-08-12 12:03:04

福建省打造平潭“升级版”

2014-08-04 17:09:48

高铁引擎中国区域经济

2014-07-28 16:29:08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07-22 17:21:16

振兴东北新龙头——大连金普新区

2014-07-14 09: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