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北振兴

来源:              时间:2016-01-18 16:53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郭安丽

       东北振兴新一轮国家战略已定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将东北建成为全国重要经济支撑带

       此次《意见》提出,争取再用十年左右时间,将东北地区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本次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此前,李克强在2015年4月10日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时说,东北在国家战略全局中举足轻重,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粮仓。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发展高度重视。

       李克强还曾表示,“东北振兴”已经进行了10年,现在要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还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

       会议提出东北三省2020年目标,届时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意见》明确了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四大着力点: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东北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

       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振兴东北的若干意见,表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再次迎来了重要契机。

       实际上,部委层面一直在推动《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去2月,国家发改委东北及老工业振兴司召开2015年度工作务虚会,国家发改委东北及老工业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要抓好重大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实施,集中力量做好《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上会审议、修改完善和出台后实施等各项工作。

       深化改革 根治“新东北现象”

       

       本次会议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上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始于2003年,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发展形势并不尽如人意,亟待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

       统计数据显示,去上半年东三省上在全国GDP排名中位列后五名。在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辽宁以2.7%的GDP增速,排名垫底。自2003年东北振兴开始,辽宁维持了近十年两位数的GDP增速,在这两年显现疲态,尤其从前年开始,其经济增长呈自由落体式运行轨迹。不仅是辽宁,整个东北三省经济表现都难以让人乐观,黑龙江、吉林以5.5%、6.3%分列全国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四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东北地区增速之所以出现一些回落,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以后出现了抗风险能力、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比较弱的问题。

       《人民日报》11月13日聚焦东北振兴发表文章表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有“三期叠加”等全国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问题。

       回顾历史,东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担负着我国重要经济发展板块的重任,工农业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上个世纪末,东北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慢慢被落下。2003年,中央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意见,经过10多年的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活力。

       面对低迷的经济增长,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东北振兴战略失败”的杂音,对此,2015年12月29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东北振兴战略是2003年提出的,这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现在东北遇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和十年前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新东北现象”是结构问题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虽经过10多年的振兴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但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就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剧烈冲击。”张占斌说。

       上述《人民日报》的文章也提出,东北的困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评价东北的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既要看现状,更要看趋势;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总之,在看到“冰冷”的同时,也要看到“暖意”。

       在分析人士看来,东北实现新一轮振兴还要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要下大力气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在东北地区推广中关村自主创新有关政策。发扬东北人敢闯敢创的精神,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沃土”。

       本次会议要求,东北地区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赢全面振兴这场硬仗。全国其他地区要把本地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推进落实工作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中央关于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国家战略已定,东北需要做的,就是从战术上去落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不行;实干,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东北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爆发力强。国家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装备走出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2015年4月10日李克强表示,东北各级干部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把振兴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作为最大责任,提振精神、坚定信心,信心不仅来自于鼓舞士气,更来自于真抓实干,要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周建平指出,要更加重视深化改革,指导东北地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创业、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企改革跟进 助力东北振兴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比重大,是东北产业结构的一大重要特征。分析人士表示,东北三省其经济低迷的共同原因是严重依赖资源以及国有企业众多、改革步伐迟缓。振兴东北国企改革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未来相关政策制定,必须拿出勇气和决心,啃下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

       东北三省的国企到底怎么了?

       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经济增速位列全国末端,经济低迷的背后,是东北产业结构的落后和经济增长乏力。分析人士指出,这其中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面对东北三省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国企体制弊端等多种问题。

       从历史看,以“国企”为主要运营模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具有特殊的地位。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人口布局和近代以来的特殊发展历程,使其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成为先行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相当数量都布局在东北,经过“一五”“二五”及此后的持续建设,在东北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国防工业为主的战略产业和一大批骨干国企,为我国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东北也一直被称作“共和国长子”。

       但现在,东北三省的国企到底怎么了?一言以蔽之,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叠加体制弊端。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煤炭、石油和铁矿石等资源丰富,过去辽宁的相关产业十分发达。将这些资源运输到国内外的海运行业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不过,受经济减速影响,资源需求触顶下滑,原油价格也持续下跌,开展资源运输业务的海运业陷入低迷。

       体制弊病也是东北工业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最早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也是实行计划经济最彻底的地区,尽管历经多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但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烙油后遗症依旧未能消除,步履迟缓的体制改革已滞后于经济转轨的进程。

       完善体制机制进行国企改革

       面对东北国企的种种弊端,本次会议明确了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四大着力点,其中第一点就强调,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份吉林调研期间更是三次发表了关于国企改革的讲话,显示东北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位。

       李克强总理2015年 4月10日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分析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时强调,要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总部设在东北的中央企业先行试点,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

       “振兴东北,要下决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快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中央企业与地方协同发展,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国家发改委东北及老工业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好《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政策举措的落实工作。组织开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改革试点。

         早在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这份意见指出,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创新扶持模式与政策,壮大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开展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探索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抓紧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国家级重大投资示范项目。同时,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地方重大项目。

       上述2014年8月的意见还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等模式。

       另外,东北三省在国企改革方面均提出了一些思路。黑龙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决定性成果。

       根据黑龙江不同领域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综合分析国有企业现状和地位作用,将企业分为竞争、功能和公益三类,实施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分类考核。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同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全省各级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梳理分类,着眼于驻省央企、省属企业、市属企业三个层级国有资产的整合重组,推进除金融、文化资产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

       2015年辽宁政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力争2015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抓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辽宁省在2015年8月份印发了《辽宁省改革驱动战略实施方案》。2015年底之前,辽宁省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突出抓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减轻企业历史负担、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四项改革试点。

       吉林省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也将国企改革定为2015年重点任务之一。报告提到,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

       分析人士指出,东北三省的民营企业在2009年以来整体面临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困境,由于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一旦机制理顺、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落到实处,民营企业的潜力或将展现。

最新消息

降低拨备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2016-03-09 14:54:25

“营改增”大幕全面拉开

2016-01-29 19:26:36

内需外贸结构调整趋势向好

2016-01-29 19:11:23

聚焦东北振兴

2016-01-18 16:42:20

聚焦东北振兴

2016-01-08 08: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