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摸底经济形势 金融科技标准在路上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刘志       时间:2019-12-09 09:17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刘志 北京报道  2019年即将接近尾声,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之际,中央及地方近一个月来密集摸底经济形势。自11月中旬开始,国务院层面多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地方政府部门也已开始密集调研摸底当前的经济形势,研判明年的经济环境。据了解,关于金融科技相关标准也是快马加鞭,正在抓紧组织研制中。

而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经济增速下滑,超过30个国家的央行选择降息。不过,低利率对刺激经济的递减效用以及存在引发投资风险的副作用,令不少国家央行感到担忧。时至年底,一些国家央行密切观察前期政策效果,以便采取下一步举措。

有专家分析表示,在当前力促“六稳”信号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为实体经济减负、激发企业活力,仍是重要着力点和加力点,有望延续成为下一步乃至明年的经济政策重点。


金融科技标准研制中


为解决金融标准缺失、部分金融标准老旧问题,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标准引领,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今年8月28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也要求“推动构建以标准引领、企业履责、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近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撰文指出,要聚焦新兴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加快制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金融产品服务标准,重点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标准研制。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在“2019银行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上指出,提升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急需强化标准引领。杨富玉在论坛上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

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业的基石,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银行数字化转型,既是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杨富玉指出,提升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急需强化标准引领。

在过去的一年中,金融领域国家标准保基础、行业标准强支撑、团标企标大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在金融科技产品治理方面,范一飞提到,央行以标准落地实施为手段,推动将嵌入式应用软件、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等11项金融科技产品纳入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体系,以标准助力金融科技安全与质量管理,切实提升金融科技监管和综合治理水平。

据杨富玉透露,人民银行在组织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等单位争取在中国基于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的数字身份识别项目试点。

对于金融领域,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已建立了较好的基础,杨富玉表示,标准在我国已经上升为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新《标准化法》的发布实施以及2015年以来我国标准化改革,推动构建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杨富玉表示,我国金融数字化已经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中国金融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商业银行新发卡片全部基于金融IC卡,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创新活跃,建成运行一批技术先进的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务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第三方电子合同、电子订单已在金融服务核心领域得到应用,金融业处理对象高度数字化。

 “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还组织发布了《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北京等地陆续发布了地方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同时,以标准落地实施为手段,推动将嵌入式应用软件、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等11项金融科技产品纳入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体系,以标准助力金融科技安全与质量管理,切实提升金融科技监管和综合治理水平。

实际上,当前高质量的金融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标准已成为业内共识,这里,还需要正确把握当前金融标准化工作新形势。范一飞指出,当前,金融标准缺失、部分金融标准老旧问题依然突出。与信息技术标准相比,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仍然薄弱,标准内容的适用性仍需加强,金融机构标准工作机制建设有待完善,与满足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尚存在一定距离。提高金融标准供给质量,一方面,要补齐重点领域标准短板,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在金融业应用的发展态势,加强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数据安全、分布式数据库等标准供给,加快制定精准扶贫、便民金融应用等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另一方面,要前瞻性地做好标准预研,紧跟数字金融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做好国内标准需求预判研究,强化标准引领。


不搞竞争性的量化宽松政策


从全球范围内看,不少国家的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利率。出于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许多国家央行选择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12月1日,正值央行成立71周年,央行行长易纲在《坚守币值稳定目标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文中作出如是表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空前的货币刺激,中国是否跟进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对此,易纲强调,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空前的货币刺激,从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到零利率、量化宽松、前瞻性指引乃至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但近些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下行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速和通胀的下行,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呈边际递减的态势。对此,易纲给出了三个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趋势等基本面是由重要经济结构性变量决定的。二是在缺乏增长点的情况下,央行给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但商业银行资金贷不出去,容易流向资产市场。三是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会使利差收窄,挤压银行体系,弱化银行货币供给的动力。

进入11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频频,从11月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意外“降息”,到暂停逆回购操作新作MLF,再到重启逆回购并下调操作利率,近期货币政策操作多有超预期之举,不过总体来看,货币政策仍然是朝着边际宽松的方向。

从把握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上看,易纲表示,央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总量上看,要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结构上要精准滴灌,引导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政策协调方面要协同发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把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

最新消息

二十年来首次—— 三峡船闸单月货运量突破一千五百万吨

2023-09-05 14:51:53

海河流域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升至最高级别—— 争分夺秒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08-03 09:42:24

前5月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1%(新数据 新看点) 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人数超120万

2023-06-15 09:38:38

截至2022年底 全国执业律师超65万人

2023-06-15 09:36:21

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开幕 王勇出席并致辞

2023-05-18 09: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