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优化布局开发沿海高地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09-07-20 16:11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7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性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会议强调,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着力优化空间布局。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兆怀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经济带,其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进入全国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战略视野,表明国家对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视。这对于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布局,促进辽宁全省、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及其与环渤海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有效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意义重大。”

       五点一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国务院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对于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辽宁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和用好这个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把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

       辽宁沿海经济带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毗邻渤海和黄海,面向太平洋,呈“N”字形走势,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内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冀都市圈相连,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外与俄罗斯、蒙古陆路接壤,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临江相望,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

       据悉,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概念,是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05年提出的。当时只是辽宁本省的发展战略。4年后的今天,受惠于这一发展战略,辽宁营口、丹东等沿海城市,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

       据了解,辽宁沿海经济带起源于该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五点”是指辽宁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5个重点发展区域,“一线”是指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所辖的21个县、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的沿海地带。

       关键地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整体开发的地域。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部沿海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受到重创,而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但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而且带动整个东北经济增速逆势上扬。

       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提供的数据,2008年东北三省GDP增速全面领先全国、广东及长三角。这一点和前5年情况有很大不同。2003至2005年,东北三省GDP增速普遍低于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3到4个百分点。2006年,除吉林GDP增速(15%)全面超过长三角地区、广东和全国外,辽宁仍低于江苏、广东约1个百分点,黑龙江则低于江苏、广东近3个百分点。2007年情况与2006年类似。

       而2008年则不同。东北三省GDP增速均值高达13.4%(辽宁13.1%,吉林16%,黑龙江11.8%),全面超过了广东(10.1%)、上海(9.7%)、浙江(10.1%)和全国(9%)。特别是吉林省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进入全国前三甲。2009年一季度,除江苏GDP增速(10.2%)高于全国(6.1%)外,广东(5.8%)、上海(3.1%)、浙江(3.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辽宁、吉林则分别高出全国3.5个和3个百分点,黑龙江(6%)与全国接近。

       金兆华认为:“东北亚自然资源丰富,资本、科技、人力资源充沛,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位中心,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地区的窗口,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合作的重要战略区域。”

       磁铁效应

       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沿海带状经济区是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正因为如此,逐步适时地放大“五点一线”,才能使辽宁省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步伐,以使“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尽快在国内外合作中占据制高点成为可能。

       2008年初,为了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步伐,辽宁省政府本着“依托沿海城镇和各类开发区,有序利用宜港岸线及其周边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逐步形成以滨海公路为连接的多个开发区域的线状布局,建设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海岸线,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决定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范围,赋予其相应政策,以此推动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新增了17个政策支持区域,规划总面积701.11平方公里。

       事实上,如有关专家所言,由于新纳入的17个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它们的加入,初步使辽宁沿海经济带由概念走向现实,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群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招商”的优势更加明显并发挥出比只有“五点”更强有力的“磁铁”效应。

       金兆怀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面向世界资源和国际市场调整的平台、窗口,是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等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决策动态

       发展沿海经济 全面提升东北优势

       世界强国发展无不始于沿海,强国强盛无不兴于沿海。

       拥有292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一度曾背对大海。而长期形成的发展思路也是依托腹地发展经济,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当面对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的迅速崛起,面对快速发展沿海经济的胶东半岛,辽宁人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和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的必要性。

       辽宁的振兴必须抓住双重机遇——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和扩大沿海对外开放的机遇,努力跃入东部发达省份的行列。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曾经这样强调,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就是抓住两个机遇的一个结合点,就是加快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据记者了解,现任省委书记张文岳、省长陈政高曾多次赶赴沿海经济带建设现场,强调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是带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充分释放东北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形成面向沿海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东北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可以促进辽宁全面振兴,还可以带动东北地区实现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也为中国参与东北亚经济竞争打下战略基础。

       从背对大海到面向海洋,改变的不仅是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已经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的深圳特区、长三角的上海浦东新区、京津冀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四大开放战略高地。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可以和天津滨海新区遥相呼应,有利于提升整个环渤海地区竞争力,从而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全面开放的崭新局面。

       展望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将使以大连为龙头的创新科技、新兴产业充实到辽宁沿海城市群。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基地等在内的五大基地将积聚在沿海经济带发展平台,加速建成新型产业基地,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集中代表,并有效辐射、影响东北腹地工业转型升级。(陈文喜)

■专家视点

       振兴东北 留住人才是关键

       在采访过程中,金兆怀所长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辽宁发展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对振兴东北来说,是一项大的举措。但东北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留住人才,建立好的用人机制,减少人才东南飞之类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率先进行制度改革,逐步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很快跃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仍然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改革进程十分缓慢,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下降。由此导致“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针对这一现象,为了留住人才,东北许多单位曾不惜动用行政手段,采取了“堵、截、卡”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利用行政手段“卡住”不放的人才,由于心情不愉快,难以发挥人才的效应,最终丧失人才的价值。对于那些不辞而别,一走了之的人才,行政手段不仅无济于事,最终反倒留下了人才环境险恶的骂名,从而恶化了东北的人才环境。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高良谋教授认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只有在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才可能最高。人才也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价值。要使人才获得适宜的环境,就需要花费一定成本,这就是“试错”的成本。当他“进入”一个环境时,就意味着一种尝试,如果这一环境不适宜他,他就会选择“退出”。所以,人才环境的好与恶,是与人才进入和退出的成本直接相关的。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环境的问题,如果不适应就需要“退出”,采取行政等手段进行“堵、截、卡”,只会提高人才“退出”的门槛,加大人才“退出”的成本,从而会使人才望而生畏,不敢“进入”。

       长春市市长祝业精认为,东北地区人才总量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都位居全国前例,仅长春市就有27所高校、139个博士点。但本地人才留不住,而靠吸引外来人才解决,是舍近求远,是赶走了儿子去招女婿!东北地区要想办法创造适合人才生长和发展的环境,立足于留住本地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

       吉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力认为,解决东北地区人才外流问题,要靠政策吸引,要解决用人机制问题,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这样人才西南流现象才会得到解决,引来新的“闯关东”热潮!(陈文喜)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