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亚欧大陆桥心脏原动力抗衡东部三大都市圈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09-07-16 14:30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方案公布。据了解,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国务院已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刚批准同意,由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的规划正在编制中。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这个特殊时期公布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意图,表明了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中——天水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心脏地带和整个大西北的龙头地位,又处在中国大陆版图的中心原点,交通极其便利。优先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将带动整个大西北的发展。”

       经济稳步增长

       张宝通认为,虽然西部的经济总量还不如东部,但是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西部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出东部城市。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东部经济受到重创,国家非常重视内需的作用。而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最有潜力的地区就是西部城市。所以,以天水——关中为龙头的西部城市,应该利用这次机遇,寻求突破性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据悉,2000年至2007年,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经济区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23.4%,相继建成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域综合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不仅如此,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也迈出了新步伐。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势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此外,关中——天水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打造西部窗口

       张宝通认为,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面对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西部大开发不可能全面铺开,遍地开花,必须有重点地区,实施重点战略。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多次指出,西部大开发必须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十年就是沿着这一思路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今后还需要继续推进,进一步深化这一重点战略。

       《规划》指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据了解,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独立的,作为西部内陆的增长极,可以和东部三大都市圈抗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北地区的中心是关中,西南地区的中心是成渝,走联合之路促进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西部的窗口。

       以科技带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将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规划》强调,关中——天水经济区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强化创新功能,建设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动力日趋增强。经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张宝通表示:“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经济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经济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统筹各类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链接

       加速经济转型 坚持自我发展

       《规划》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经济区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建立部省级联席会议制度。陕西省、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抓好规划的落实。建立经济区城市间合作机制,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市场一体化。有关部门和地方要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编,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划重要内容及时调整,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继续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长远发展基础,要坚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据了解,国家将健全政策扶持机制,打好西部开发长远发展基础,继续保持中央财政支持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体系,同时中央政府投资将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目前,国家将继续坚持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资源节约工作,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

       国家将优先发展教育,确保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此外,国家将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三峡库区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等区域加快发展。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指出,下一步,西部大开发还将继续健全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机制,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规范发展土地市场;由国家投资或需要国家批准或核准的重点产业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

       此外,西部大开发还将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体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和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支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示范区建设。支持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引导科技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转移。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扩大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

■专家视点

       张宝通 深化西部大开发重点战略 一个拳头一个重心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

       1988年,在改革开放走过十年历程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大开发‘十五’规划,重点发展了三条经济带,即西亚欧大陆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南出海通道经济带。这三条经济带涵盖了西部大部分地区,但由于战线拉得过长,重点不够突出,效果不太明显。”

       据了解,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国家重点构筑了三大战略高地,即大关中(关中—天水)、成渝和北部湾。这三大战略高地,分别把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集中在大关中(关中—天水),把长江上游经济带集中在成渝地区,把西南出海通道经济带集中在北部湾,从而使重点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

       但地处西部的三大战略高地与东部沿海的三大增长极不能相比,其综合实力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差得很远,吸引力和辐射力还不足够强大,无论是自身的发展前景,还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都比较有限。

       因此,张国通认为,还需要继续改变重点地区比较分散的现象,将战线进一步收缩,力量进一步集中,重点进一步突出。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将重点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整合西北、西南两大经济重心,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据悉,由于秦巴山区的阻隔,西部地区长期分为西北、西南两大区域,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就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地区两大区域重心。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西康铁路的修建及西安至重庆、西安至成都铁路的贯通,和西汉高速、西康高速的修建及西安至成都、西安至重庆高速公路的贯通,秦巴山区天然屏障已经被突破。特别是随着大关中和成渝两大战略高地的辐射扩张及联通两大区域高速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把大关中和成渝两大经济重心推向融合的地步。

       张宝通认为,“十二五”如果能将大关中和成渝整合在一起,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三角经济区,使大关中和成渝形成一个拳头,把西北、西南的经济重心构建成统一的西部重心和龙头,打造成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并列的中国第四增长极,不仅对大关中和成渝地区的发展,而且对带动整个西部大开发意义重大。 (陈文喜)


最新消息

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联合印发通知 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

2019-11-11 09:43:30

王瑞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019-11-11 09:32:3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发布 我国金融业开放进程提速

2019-11-11 09:28:27

MLF利率下调提振市场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2019-11-11 09:26:33

最大自贸区明年有望诞生 利于世界经济贸易

2019-11-11 09:25:05